2024年9月8日

感知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感知)

什么是感知?我们通常只知道感知是感知和知道的,但我们不知道感知的内在含义,也不知道感知和存在之间的关系。是有感知还是有感知?存在意味着存在先于感知。感知只是一种存在,但有一个最大的问题。

感知是一种存在,有理由说存在应该有多种方式,不仅是感知存在,而且存在只是一种感知,这表明存在感知是不合理的。首先,生物学能拒绝感知存在吗?不,物质能超越感知的存在吗?或者,感知以外的物质的存在能证明吗?不,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逻辑,感知不能证明自己以外的存在。

既然存在只能是感知,那么起源是什么,不清楚,起源是感知,感知是意识。感知意识不同于人类的主观精神意识,感知意识是原始的生物,只要生物存在,就是感知意识,另一方面,只要生物存在于感知意识中,就会存在。在这种情况下,物质也是感知意识,我们的主观精神也是感知意识。

感知意识不是我们所说的某人的意识。感知意识对应于一切的存在,这仍然是原则,因为存在只能存在于感知中。习惯于唯物主义思维的人无法理解世界是有意识的。他们认为意识之外有物质,但这只是一种想象。意识之外的物质也是人的意识,也是主观意识。最初的存在是意识。你说意识之外有物质。物质独立于意识。你只是想建立这种无法证明的猜想。你不主观。谁主观?

什么是意识?意识是一种关系,表现为人与物之间的互动。这很容易理解。只要我们存在,我们就会与物质互动,互动就会形成感知。我们的存在不能不感知意识,这与理想主观意识划清了界限。主观意识是存在是“我”的存在,任何存在都是“心”的呈现。这颗“心”是精神中心。

唯心主义认为,“我”闭上眼睛就不存在,睁开眼睛就存在,所以“我”可以决定它们的存在,它们是为“我”而存在的。事实上,这误解了意识。意识不是“我”产生的,而是“我”与事物同时产生的,因为感知是人与事之间的互动,形成了存在。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所以你说我可以单独存在于物质中吗?当然不是,所以唯心主义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说到意识,人们会认为意识决定了物质,这是唯心主义。但这里要说的是,没有人决定谁的意识和物质,也没有“唯心主义”,因为所有的存在都是相互决定的,包括感知,物质也可以决定人的感知,这没有问题。

例如,这里没有眼睛,耳朵,是我们的耳朵决定声音的存在,还是声音和耳朵决定存在,相互意味着声音的存在与耳朵不可分割,耳朵的存在与声音不可分割。无论人们关注声音对耳朵的决定性影响(唯物主义),还是耳朵对声音的决定性影响(唯物主义),都是错误的,它们是相互决定的。动物也是如此,它们不会沉浸在任何声音中,它们会在遇到某些声音时迅速做出反应。

这里可能要问,既然所有的存在都是相互决定和相互作用的,为什么感知是起源?为什么只能以感知为起源?这句话很容易回答,因为存在只能在感知中,所以虽然外部物质可以影响我们的感知,但它不能改变我们感知存在的事实,也就是说,我们只能感知存在,不能不感知存在,不感知就是不存在。

无论存在如何变化,感知本身都不会改变,感知总是感知,它不会成为一种不是感知的存在方式。人们想问,没有感知就不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感知是检验存在的唯一标准,人们呼吸是感知,只要与物质保持互动,就是感知,一旦互动关系结束就是死亡。

需要注意的是,感知是运动的,也就是说,感知在不断变化。没有那一刻,感知内容是一样的。我们自己的存在就是证明。感知不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时间不能完全表达感知的变化。事实上,当你专注于感知某件事时,你会发现时间就像静止一样,所以时间不存在。它只是感知规则的一部分。

感知只停留在这一刻,因为这一刻的感知正在进行中,我们无法改变正在进行的感知,所以这一刻的感知不仅是所有的感知,也是所有存在的中心。包括我们在想什么,也是我们在想什么,过去和未来都是我们在想什么,自然不能超出感知的范围。

不要认为感知只是感知和知识,任何存在都与我的感知相结合,我的感知是存在的起点,也是存在的终点,任何存在出于我的感知,最终我的感知。我无法感知感知之外的存在,所以“我”是感知的主体,任何存在都以“我的感知”为中心。

我们所说的物质来源在哪里?就在我感知的时候,因为物质就是我感知的。这并不是说“我”可以超越任何存在,而是所有的存在都围绕着我的感知,没有我的感知,一切都不存在,所有的存在都服务于我的感知,也不例外。

但与此同时,我也离不开其他的存在,因为没有其他的存在,我也没有理由存在。因此,我与物质的正常关系是:所有的物质都以感知我为核心,为我的存在服务;我以物质为基础。没有物质,我就不能存在。

所以感知的意义是,我可以决定物质的存在,物质也可以决定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