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0日

皖南民居的特点(皖南民居传统元素在现代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皖南古称新安,是一个历史悠久、经济文明发达的地区。皖南的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形成了鲜明的皖南文化、优美的自然风情和特色鲜明的居住形态。皖南民居是指晚清(1911年)以前安徽省长江以南地区的民居、祠堂、书院、牌坊、楼、阁、亭等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民用建筑。 .皖南古民居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它们是以徽商资本为经济基础,以宗族观念为社会基础,受徽州文化熏陶而创造的具有典型地方文化特色的村落。

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早就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一点从中国古代对宇宙起源的解释中可以证明。中国古代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同构,把人融入这个浩瀚的世界。受“万物承阴抱阳”风水观念的影响,注重自然环境的有利因素,讲究承载阴抱阳。 ,蓄风聚能,这种思想对人类的生存和生存具有可取的要素。皖南民居就是受这种哲学影响的建筑形式。

建筑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发展的结果。皖南古民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背景独特,自然风光秀丽,居住形态各具特色。徽商的成功反映了明清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思想。这些特点赋予了皖南民居独特的建筑文化形式,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皖南民居依山傍水,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界的不同地形,形成高低错落、空气飘渺的特色建筑群。建筑设计师对整个村庄进行了统筹规划,利用地形打造水系,让地形的落差形成水的流动性,让村里的每一位使用者都能便捷地享受到水带来的便利系统。使用这套供水系统,彻底解决了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同时,靠近水源还能预防火灾。这样的水系设计给人以和谐之感。水系的设置有利于生活、生产、防火、调节水位和美化环境。这种规划因地制宜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地形地势,减少土石移动,节省人力物力。

皖南古民居多为砖木结构,古朴典雅,端庄典雅。每个院落都有高墙,高墙内是另一个世界。处处流露出精心设计的细节,尽显主人的高雅品位。皖南最重要的建筑特色是青瓦白墙和马头墙。黑瓦白墙颜色分明。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律动美感,让传统色彩充满生机。

除了马头墙,徽南建筑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天井。因为皖南民居没有向外开窗的习惯,即使开窗,高度也比较高,多为一尺大小的小窗。使用它弥补了光线昏暗的不足,也解决了室内通风、换气、排水的问题。此外,中国有“四水归堂”之说,即天上的水犹如四方之财,随着天井源源不断地通过院落汇聚到家中。雨量。围合古宅,天井变幻。阳光明媚,细雨交加,使馆内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这条街是皖南民居中的又一道风景线。街道体系构成了皖南有序的空间结构,街巷也成为环境中的主要景观。街道的形成是由早期的商业和手工业经营方式决定的。当时的街道多为“前店后屋”和“下屋店后屋”。这样的街道既可以做生意,又可以展示风土人情和各种景观,是人们日常交往和商业流通的重要场所。街道将各个院落串联起来,公共环境和私人空间串联起来,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动静相间的街道。这样一条不断变化的街道,充满着生活的乐趣,是生活的体现,也是空间的延续。

皖南民居除了建筑艺术外,还有装饰艺术,主要表现在砖雕、木雕、石雕,甚至三者合二为一,巧妙地综合运用木柱和梁架结构,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活泼、独立的建筑装饰艺术风格。雕刻的内容也比较广泛,受当时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表现的内容有孔孟启蒙、吉祥图案、各种市井生活等。这种砖雕、木雕、石雕的形式,使皖南古建筑熠熠生辉,也深深吸引着现代人深思。

在皖南地区,木雕装饰十分普遍。木雕的纹理大多清晰、美观、柔和,易于雕刻。制作过程首先根据摆放位置构思,然后完成取材、打胚、绘图、粗雕、细部、翻新等过程。木雕主要展示在内部建筑的重要部位。明代木雕古朴明快,线条粗犷奔放,花纹简单,菱形、回纹、方块较多,而清代木雕则更为精致。

石雕的制作工艺与木雕大致相同,但石雕必须画图,从石材中凿出初胚。栏杆等部分,以及桌、椅、凳、桌、桌等家具装饰,而石雕则主要体现在外门套、白墙漏窗、天井、石桌、石凳、梁柱和庭院中的柱子等。石雕的图案主要采用几何图案、自然图案和动物图案。石雕的出现,打破了单调的色彩,为民居建筑的外观增添了不少雅致。

砖雕的材料和制作工艺都非常讲究。有平雕、立体雕、透雕、浮雕等技法。砖雕装饰多用于门套、墙面、牌楼、屋面山墙、庭院透窗等。

(来源:西递古迹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