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1日

纸上谈兵的意思和典故「纸上谈兵的历史故事简短」

纸上谈兵的成语历史悠久。它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基于长平战争的故事。有趣的是,纸张只在东汉时期投入使用。为什么这个故事在战国末期广泛传播?事实上,这与纸张的发展过程密不可分。

事实上,纸张是在战国时期产生的,但由于当时技术落后,列国被竹简所取代。所谓东汉蔡伦造纸,其实只是改进了造纸技术,并不意味着造纸是蔡伦发明的。粗糙的纸张出现在战国时期,但由于当时技术落后,没有大规模投入生产。然而,纸张仍然是达官贵族地位的象征。对于战国时期的人来说,拥有珍贵而粗糙的纸张是非常幸运的。

成语纸上谈兵的初衷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只知道空谈理论,没有实际应用的效果。它的来源来自战国时期的长平战争。这个成语的主角是赵国指挥官赵括。赵军最终失败了,因为他谈论理论,没有实践经验。这个成语很讽刺,但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原因。

如果是推理现场,这个成语可能有说服力。使用这个成语是为了说服当事人根据实际情况做事。如果用于纠纷现场,这个成语具有讽刺意味。使用这个成语是为了蔑视当事人谈论错误的国家。纸上谈兵的成语是告诉人们根据实际情况做事,而不是根据猫画虎,用书本上的知识谈论理论。

纸出现在战国时期,有长平战争背后的故事。因此,战国末期产生这样的成语并不奇怪。那么,长平战争的经历是什么呢?它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长平战役发生在公元前260年。当时,为了彻底摧毁赵国,秦昭襄王嬴姬以名将白起为指挥,攻打赵国战略要地长平。为了抵抗秦军,赵孝成王以廉颇为将,统治赵军抵抗秦军。

秦赵长平之战的前奏是上党保卫战。前262年,秦将白起统率秦军攻打韩国上党郡,韩国上党郡太守冯亭无法守卫,不愿归降秦国,于是他率领全体郡民归顺赵国。本来这只是秦韩之间的战争,因为上党归赵,所以这场战役演变成了秦赵之战。赵孝成王自然不会把上党交给秦国,为了抵抗秦军,赵军主动进攻,长平之战就发生在这种情况下。

秦赵长期对抗长平。起初,赵将廉颇计划用拖敌的战术强迫秦军撤退。然而,秦军没有撤退,最终给赵国带来了麻烦。公元前260年,赵国饥荒,无法抗击秦朝。在这种情况下,孝成王要求廉颇等待与秦军决战的机会。廉颇计划用疲惫的战术拖垮秦军。然而,由于赵军无法支撑,赵王打断了与秦军的决战。

在这种情况下,赵国著名将军赵豪的儿子赵括挺身而出。他说服赵王用自己的将军作为指挥官来抵抗秦军。赵括从小就熟悉军书,所以他充满信心。然而,这样一个乳臭未干的男孩从未在战场上经历过真正的战斗。因此,他掌握赵军将不可避免地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赵括依靠自己的口才说服了在场的每一位赵国公卿。然而,尽管他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他总是缺乏实践经验。当赵括指挥官赵国士卒对秦军发动猛烈进攻时,秦将白起引诱敌人深入。赵国率领的40多万军队终于被秦军进入长平谷。不久,秦军切断了赵军的后路。40多万军队被秦军包围,赵括左右拼搏,死于战场。

赵括不切实际地指挥赵军杀人,最终给赵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长平一战中,不仅赵括战死,而且40多万士兵都被秦军杀死。从那时起,赵国已经崩溃,完全成为一个二流的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