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

笑里藏刀属于三十六计吗(笑里藏刀的历史典故介绍)

三十六计,第十计-敌战计之“笑里藏刀”,历史典故!

第十计: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准备后动,不要让有变。刚中柔外也。”

表面上,敌人以诚信稳定敌人,秘密策划消灭敌人的方法;在行动前做好充分准备,不要让敌人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这就是表面上柔软,内心却刚毅的道理。

就像越王勾践要报复吴国一样,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百恭百顺地为丈夫服务,竟然能使丈夫长期安逸而失去警惕。这也是勾践成功运用“笑中藏刀”计划的结果。

典故探源

本语选自《新唐书·李义府传》:“义府外貌温柔,与人嬉戏笑容,而阴贼心忌于心,所有不服从的人都中伤了,时号义府‘笑中刀’。”

意思是:李义府表面上温柔恭让,总是面带微笑,给人一种善良、纯洁、真诚的感觉。其实他的心很刻薄,很奸诈,很狠毒。

任何不符合他意的人,都要用诡计陷害中伤。所以当时的人都称他为“笑中藏刀”的人。

历史案例

1. 李林甫笑着藏刀

李适之是唐太宗长子李承乾的子孙。公元742年,任左相,李林甫为右相。由于正直严谨,李适之一直与李林甫不和。

一天,两人聊天时,李林甫劝李适说:“华山生产金矿,大家都知道,如果开工采矿,实际上为国家增添了无限的财富,你为什么不听听皇帝的话呢?”

李适之是一个诚实的人,他也认为这是合理可行的。果然,他知道唐明皇的折奏。

唐明皇召见李林甫问:“华山有金矿可采,你知道吗?”

李林甫饰词相答:“小臣最近常常担心陛下的疾病。他知道华山金矿的位置,其实是陛下的命运,王者之气隐藏在地下。

若采掘,不利于陛下龙体,臣正以此为忧,因此不敢将此事奏闻。

听了这话,唐明皇认为李林甫是最体贴的忠臣,而李适之则刻意耍花招,从此逐渐疏远了李适之,最终免除了他的官职,李林甫一个人当政。

李林甫当权,第一步就是排除异己,引用一群贪婪的亲戚,对于那些正直的人,一定要排除后快。

有一位名副其实的江郡太守严之,唐明皇对他十分敬重,要大用。

李林甫看在眼里,怕重用这个人会影响自己的权位,就是想办法找到严厉的弟弟,说他和令哥有多好,有多深。

并面对面承诺让他成为一名员外郎,以示关心和对朋友的严厉尊重。

然后透露:“皇帝非常尊敬他的兄弟。我们必须想办法把他的兄弟调回北京,这样我们才能及时到达。”

严损之已被迷魂汤灌得晕晕的,便问有什么办法。李林甫故意想了很久才说:“不如这样,你给令哥写封信。

让他写一篇文章,说他患有风湿病,希望去长安看病。我会为他努力。”

收到哥哥的信后,严挺之信以为真,还以为李林甫对自己另眼相看,如所述,写了一封“乞调回京就医”的呈文。

李林甫拿到这个通奏折,就跑去见唐明皇,说:“年纪大了,又患了风湿病,坐起来很不方便。

最好给他一个闲官,调到气候好的地方调养,也正好见圣上对下臣的体贴。”

唐玄宗毫不犹豫地批准了李林甫的建议,给了严格的“员外詹事”这样的闲职。

2. 公孙鞅轻取吴城

公元前340年,公孙鞅劝秦孝公说:“秦魏似乎一个人患有心腹病,要么我死你,要么你死我。

现在秦国强盛,可以趁机攻打魏国。

如果魏国被打败,一定会东迁,秦国就能顺势占领黄河萧山的危险地势,向东控制诸侯,完成千秋霸权。”

孝公于是命令孙鞅带兵攻打魏国。公孙鞅军队直接抵达魏国吴城。这个吴城原本是魏国著名将军吴起努力工作的地方。地形危险,工作扎实,积极进攻可能难以奏效。

公孙鞅努力思考攻城之计。他探到魏国守将是一个曾经和自己有过交往的公子行,心里很高兴。

他立即写了一封信,主动接近公子的行套,说,虽然我们现在各有各的优先事项,但考虑到我们过去的友谊,最好是两国罢工,并制定和预约。怀旧的感觉充满了言语。他还建议在约定的时间谈论讨论和重大事件。

信发出后,公孙鞅还主动撤军,命令秦军前锋立即撤军。公子行看了一封信,看到秦军退役。他非常高兴,并立即回复了约定的会谈日期。公孙鞅看到公子行已经陷入陷阱,偷偷埋伏在会谈的地方。

会议当天,公子银行带着300名随从到达约定地点,看到公孙阳带着更少的随从,都没有武器,更相信对方的真诚。会谈气氛非常和谐,两人重新谈论了过去的友谊,表达了双方友谊的真诚。

公孙鞅还为公子们举行宴会。公子兴高采烈地冲进座位,还没坐下。他突然听到命令,伏兵从四面环绕。公子行和300名随从反应不佳,全部被俘。公孙鞅利用被俘随从骗开吴城门,占领吴城。

公孙鞅的设计打败了魏军,俘虏了魏将军的儿子。魏国空无一人,被迫将河西地区交给秦国,将国都从安邑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

公孙鞅获胜班师回朝,秦孝公将商、于等十五邑封给他,号称“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