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9日

始作俑者本意是什么意思(始作俑者源自哪儿)

我们都知道,四字成语“始作俑者”的意思就是指广泛使用俑做为陪葬的人;形容第一个做某类错事的人或极端风气的创办人;欢迎来到有贬义的意思的。

因而,“始作俑者”这儿在很多人眼里抨击的便是第一个做某类事的人。但是这个四字成语本意确实是这样子的吗?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这一四字成语是来自于东汉·孟轲《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庖有赘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之食人还。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部门免不了于率兽而食人族。恶则在为民父母也?孔丘曰:‘始作俑者,其没后乎!’向其像人而取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都?”

汉语翻译:孟子说:“如今老大的厨房里面有些是赘肉,马棚里有些是壮马,但人们却满面饥色,郊外有平躺着即将饿死了的人。

这便是当政者在带上猛兽过来吃人的呀!老大您想一想,猛兽相食,尚让人们厌烦,那样当政者带上猛兽过来吃人,怎能搞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可以先用俑的人,他应该是绝后、没有后代的人吧!您看看,用人型的土偶来陪葬还是不能,又如何能使老百姓活生生地饿死了呢?”

从这句话来说,大家都理解为第1个用俑当作随葬的人,应该是获得恶报,绝后,遭报应,换句话说,第1个用俑的人死不足惜,但跟让百姓饿死的当政者而言,谁又要负责任呢?

因此,我觉得孟子在这里说的“始作俑者”并不是单纯的斥责第1个用俑作随葬的人,自然,始作俑者虽然可恨,但始作俑者是谁的错呢?是始作俑者自己吗?绝对不是。

孟子引入孔子话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大家不要只看这件事情的表象,反而是要记住事件发生的实质。表面看是始作俑者的主要原因,但始作俑者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最近上千年的奴隶社会创造出来的,农奴主去世后风靡用活人殉葬,把人杀掉,因其遗体做为逝者的陪葬品,或直接将人与死者同葬,把它埋人至死。

尽管周王朝建国后,就废除了这类暴虐规章制度,改成蔓草制做的人形物品取代真真正正的人,作为陪葬,并把这种行为以“礼”的方式建立出来。

但是这应该是一种发展,就是这样,孔子都不令人满意,把“用俑”的人咒骂为“绝后、没有后代。由此可见,那时候的人对殉葬制度的深恶痛疾。

因此,始作俑者虽然可恶,但是真正要恨得是提倡这类体制的皇室阶级或当政者。她们才算是凶手,她们建立了规章制度,就是他们使老百姓活活饿死。

与此同时,我觉得“始作俑者”在那个年代并非具备贬义的意思,要记住,始作俑者应该是一种发展。相较于平时用真人版陪葬要文明的进步。

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没后乎”,对这句话的了解都是各不相同,多数人觉得孔子讲的是:可以先用俑的人,他应该是绝后、没有后代的人。

但是否会还有其他的表述,孔子的意思就是,始作俑者这种事情,“没后”,便是“后边并没有”、“以后再也不会拥有”,也不是说始作俑者将来绝后。

最终,孟子引入孔子这句话目地,决不就是说老百姓错误,并不是制做俑的匠人的不对,总体目标是指那时候当政者,是权贵阶层。

在孔子所看起来,始作俑者虽说一件小事,但孔子看见了当政者无德、不恤的实质,一个不知道体谅人民的执政者,最终要造成怨声载道,不容易保持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