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0日

满洲八旗的旗主(清朝历代八旗旗主名单列表)

满洲八旗的旗主都是爱新觉罗掌握的。具体来说,是由努尔哈赤和他的弟弟舒尔哈齐的后裔控制的。

有人特别强调,八旗分为满蒙汉,共24旗。但蒙八旗和汉八旗没有独立旗主,蒙汉八旗也由满旗主领导。

八旗的由来

最早的八旗制度没有后来那么复杂,只有旗主和佐领两级。而且没有八旗,只有一旗。

努尔哈赤起兵后,先成立了一旗部队,旗色不清楚,可能是黑旗。

后来他消灭了邻近的一大批部落,形成了一面新旗,旗色不太清楚,可能是红旗。

于是努尔哈赤把原来的黑旗交给了弟弟舒尔哈齐,然后他自己指挥了新的红旗。后来,红旗变成了黄旗。

努尔哈赤在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征服了海西女真四部之一的哈达部。

他把哈达部的人丁编成一面旗帜,让他的长子楚英和哈达部的首领吴尔古代(哈达纳拉氏)一起管理。哈达部的旗是白色的。这就是正白旗的由来。

不久之后,楚英废除了吴尔古代的领导地位,独自成为旗主。与此同时,舒尔哈齐的蓝旗进一步扩大,这些新归属的蓝旗被授予太祖的次子代善。因此,在此期间,代善是蓝旗中的“小旗主”。

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正蓝旗旗主舒尔哈齐被努尔哈赤禁止。在正蓝旗中,原本属于舒尔哈齐的佐领,一半以上是舒尔哈齐的次子阿敏继承的。

其余的原属舒尔哈齐,但不归阿敏佐领,则归代善名下。

戴善之前在正蓝旗中的原班人马,再加上新划给他的人马,脱离正蓝旗,独立成为新旗,旗色为红旗。后来,站了20多年的正红旗就是这样来的。

在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1年),努尔哈赤禁止他的长子和正白旗的旗主楚英。正白旗的大部分佐领被封为皇太极。其余的佐领被楚英的长子杜度继承。于是皇太极成了正白旗的旗主,杜度是正白旗的“小旗主”。

努尔哈赤在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下令将四旗扩展为八旗。他自己的黄旗分为正黄和镶嵌黄旗,由他亲自领导。

代善的红旗也分为正红和镶红两旗,由代善和代善的儿子领导(代善的儿子岳托和硕托都是镶红旗的小旗主)。

阿敏,原蓝旗的旗主,成为镶蓝旗的旗主,属人不变。

正蓝旗的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莽古尔泰。此外,鲁古尔泰的弟弟德格类也是小旗主。

正白旗旗主不变,仍由皇太极担任。

镶白旗的主人是杜度,原正白旗的小旗主人。与此同时,努尔哈赤还将他的第七个儿子阿巴泰塞进了镶白旗,并与杜度形成了镶白旗(阿巴泰是小旗主人)。

这里还有一句话,当时八旗的旗子应该没有图案,也就是一面只有颜色的旗子。四面镶嵌旗是在旗子中间加一条龙。我们今天看到的八旗风格是公元1622年后确定的。

后金天命八年(公元1623年),努尔哈赤遵循女真人“长子继承皇位,幼子继承财产”的传统。

将他们的三个直接儿子:18岁的阿济格、11岁的多尔琏和9岁的多铎纳入他们亲自领导的两面黄旗,并将两面黄旗分开封存给他们,使他们成为小旗的主人。

当时,努尔哈赤的两面黄旗共有60个左领。他将正黄旗的15个左领封给阿济格,另外15个左领封给多尔根。然后将15个左领封从镶黄旗分配给幼子多多,其余15个左领由他亲自领导。

然后努尔哈赤立了遗嘱。他死后,他自己领导的15个黄旗也交给了多多继承。也就是说,阿济格是黄旗的主人,多多是黄旗的主人;多尔根没有地方,所以努尔哈赤把白旗的主人杜度调到红旗上,这样多尔根就可以继承白旗。

结果,在动员完成之前,努尔哈赤突然死了。皇太极抓住机会,迅速让儿子抓住了没有旗主的白旗。这一次,皇太极的父子俩抓住了两面白旗。

这里还有一句话,分封后,由于正黄旗被分配给阿济格和多尔根,镶嵌黄旗成为努尔哈赤唯一的旗帜。因此,镶嵌黄旗成为八旗的头旗。很多人经常问,八旗的第一面是哪面旗?看这里应该知道——镶嵌着黄旗。

皇太极时期八旗的变化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新任大汗是个狠角色,皇太极对八旗进行了三次大调整,以压制不服他的人。

第一次调整-两黄旗和两白旗交换。

这个调旗很简单,就是皇太极的正白旗,豪格的镶白旗和阿济格、多尔根、多铎的两面黄旗对调。

因为皇太极是后金大汗,他认为黄旗只有大汗才配用。因此,继承汗位的皇太极迫使多尔根三兄弟与自己对齐旗色,以显示自己的“正统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调整只改变旗帜颜色,即两个白旗改变两个黄旗,服装颜色对调;两个黄旗改变两个白旗,服装颜色对调。旗主下的附属人员没有改变。

第二次调整-蓝旗主换。

永平战争结束后,阿敏(舒尔哈齐的次子)逃回关外,皇太极借此机会整顿阿敏。他召集大臣和贝勒,为阿敏定罪16项。

最后的结果是:削去阿敏的旗主位置,把它围在家里。他的蓝旗奖励了他的表弟济尔哈朗,他和皇太极穿着一条裤子。

由于济尔哈朗也是舒尔哈齐的儿子,这次换旗主,镶蓝旗没有变化。

第三次调整-两黄旗和正蓝旗的混合。

金天聪六年后(公元1632年),正蓝旗的旗主莽古尔泰去世,正蓝旗的旗主由原正蓝旗的主莽德继承,莽古尔泰的佐领也由莽古尔泰的儿子继承。

后金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正蓝旗旗旗主德格类死亡,同年有人告诉莽古尔泰、德格类一起谋反。

皇太极趁此机会剥夺莽古尔泰和德格类的旗权,顺便没收了正蓝旗。于是正蓝旗被皇太极吞并了。

吞并正蓝旗后,皇太极将原蓝旗的八个领子密封给儿子豪格,并将三个领子密封给镶嵌黄旗的小旗主阿巴泰,增强了原黄旗的实力。同时,它也削弱了正蓝旗的凝聚力。

没过多久,皇太极就把正黄旗的一半和正蓝旗的一半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面新的正黄旗。正黄旗和正蓝旗剩下的一半混合在一起,形成新的黄旗,由皇太极亲自领导。

在镶嵌黄旗并返回皇太极后,原来镶嵌黄旗的英雄们将自己的领子改为正蓝旗,成为正蓝旗的旗主。原来镶嵌黄旗的小旗主阿巴泰也成为了新正蓝旗的小旗主。

经过这次调整,八旗旗主如下:

两个黄旗-皇太极;

正蓝旗-豪格,阿巴泰(小旗主);

蓝旗-济尔哈朗;

以上四旗是皇太极的直系人马

正红旗-代善;

红旗-岳托,硕托(小旗主);

在代善的领导下,两红旗保持中立。

正白旗-多铎;

镶白旗-阿济格,多尔根;

两面白旗在黑暗中与皇太极竞争

多尔根时期八旗的变化

皇太极死后,多尔根掌权。他和皇太极是一丘之浣,掌权后也大肆吞并其他旗帜。具体调整有两次。

第一次调整-混合两个白旗。

清朝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皇太极突然去世。他死后两个月。多尔根凭借自己的权力和权力,趁机没收了弟弟多多在正白旗的15个佐领。

多尔根本身就有15个佐领,没收多铎的15个佐领后,多尔根就有30个佐领,即一个整旗的实力。

之后,多尔根将自己领的镶白旗与多铎的正白旗对调,成为正白旗的主人,而原本属于正白旗的多铎则换成镶白旗。

原镶白旗的阿济格本人并未参与此次换旗。多铎换上镶白旗后,他是旗主,阿济格成了镶白旗的小旗主。

第二次调整——两白旗与正蓝旗混合。

在争夺储蓄事件之后,多尔琏和豪格结婚了。为了杀死豪格,多尔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清朝顺治于5年2月(公元1648年)将豪格关进监狱,并没收了他的正蓝旗。(还抢走了豪格的小妻子)

豪格正蓝旗被没收后,多尔根没有交给顺治皇帝,而是以“归政后隶属于上”的名义被他私吞。

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镶白旗的主人多多因病去世。多尔根混合了两面白旗和正蓝旗。原本属于豪格的正蓝旗与原本属于多多和阿济格的镶白旗相配。

对调后,新镶白旗没有旗主,多尔根自领镶白旗旗主,再加上正白旗,他就成了两白旗的旗主。

新的正蓝旗由原镶白旗的阿济格、多铎的次子多尼、阿巴泰的第三个儿子博洛和阿巴泰的第四个儿子岳东共同管理。在这四个人中,多尼的领袖数量最多,所以他是旗主,另外三个是小旗主。

此外,正红旗主代善于同年死亡。他的儿子三年前被处决(岳托死后继任)。因此,两个红旗的旗主也改变了人。正红旗主要是满达海(代山儿子)、红旗主要是罗科铎(岳托孙子)。

经过这一系列的震动,八旗旗主如下:

顺治皇帝两黄旗;

二白旗-多尔根;

正红旗-满达海,勒克德浑(小旗主);

罗科铎镶红旗,尼堪,硕塞(小旗主);

正蓝旗-多尼,阿济格等人(小旗主);

蓝旗-济尔哈朗;

最终确定八旗旗主

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根经过20多年的调整,此时的八旗已经面目全非,与最早的时候完全不同。

例如,正白旗的主人原本是楚英。结果,楚英被努尔哈赤杀死。正白旗的人交给了皇太极和楚英的儿子杜度继承。八旗成立时,杜度调任镶白旗,楚英的人马成为镶白旗。

后来,努尔哈赤将杜度移到红旗上,以移动多尔根的位置,楚英和他的团队调到了红旗上。这变了。八旗不再是当年的八旗了。

多尔根死后,顺治皇帝秋后算账,对八旗进行了重大动员。

第一步,他首先没收了多尔根的两面白旗。正白旗整旗被顺治皇帝带走,与顺治亲自控制的两面黄旗一起成为所谓的“上三旗”。

第二步,将镶白旗,即原本属于正蓝旗豪格的佐领,交给侄子,豪格的儿子富丝。

第三步,顺治因愤怒和仇恨,杀死了多尔根的兄弟阿济格。他夺爵治罪,他的佐领分别拨入正白、镶白、正蓝三旗。

从那时起,就有一种说法是上三旗和下五旗。其中,上三旗由皇帝直接领导,下五旗由豪格、济尔哈朗、戴山、阿巴泰、多铎、楚英等后裔领导。

具体来说:

皇帝统领的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

镶白旗-豪格后裔统领。豪格是努尔哈赤的孙子,皇太极的长子;

正红旗-代善后裔统领。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

红旗——岳托、硕塞、楚英后裔。其中,岳托是代善的儿子,努尔哈赤的孙子;硕塞是皇太极的儿子,努尔哈赤的孙子;楚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代善和皇太极的大哥。

正蓝旗——阿巴泰和多铎的后裔。阿巴泰是努尔哈赤的第七个儿子,皇太极的哥哥;多铎是努尔哈赤的弟弟,皇太极的弟弟。

蓝旗-济尔哈朗后裔统领。济尔哈朗是舒尔哈齐的第六个儿子,努尔哈赤的侄子,皇太极的表弟。

康熙继位后,为了进一步削弱国王对下五旗的控制。他大力实施了皇太极时期创造的都统制度,使都统取代了旗主。因为他们都是朝廷任命的流动官员,所以他们没有世袭的权利。

所以原本属于各旗旗主的旗权,在康熙时期基本上都被带走了。(都可以让非宗室的人担任,属于从一品)

然后,康熙把王子分封到下五旗,去下五旗做小旗主,继续分化下五旗。例如,雍正曾经是一个镶有白旗的小旗主。雍正继位后,他的儿子洪日也是蓝旗的旗主。

这一政策一直延续到道光皇帝时期,才算是把八旗完全控制在皇帝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