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7日

玫瑰少年背后的故事,蔡依林《玫瑰少年》故事主人公是谁

“哪朵玫瑰 没有荆棘 最好的报复是美 最美的盛开是反击 别让谁去 改变了你 你是你 或是你 都行 会有人 全心全意爱你”

这首歌词来自蔡依林于2018年发表的歌曲《玫瑰少年》,由蔡依林和五月天主唱陈新红共同制作。这首歌背后的主角是台湾高中生叶永志。

叶永志出生于1985年的台湾省。他从小就很温柔,很女性化。初中三年,他被同学欺负嘲笑,甚至在厕所里扒裤子,说要看他是不是女生,老师找他妈劝她带叶永志去医院治病。为了避免被欺负,叶永志经常提前下课上厕所。2000年,叶永志在厕所里摔倒,倒在血泊中。被送往医院急救后,他死于死亡。

后来,叶永志案推动了台湾省《性别平等教育法》的实施。此后,叶母陈君如也积极参与了许多少数性群体的游行,支持LGBT平等权利。

除了平等对待少数群体外,这件事还告诉我们,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可以伤害一个人的生活,但也可以帮助一个群体的生活。

《玫瑰少年》发行后,立即走红,入围第30届金曲奖年度歌曲奖。许多艺术家翻唱了这首歌。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否是少数性群体。我们知道的是,当艺术家站在备受关注的舞台上时,他们必须承受成千上万的批评或批评。他们都受到谣言的攻击,想为此发声。

在电影《贱女孩》中,学校的风云人物瑞吉娜在校园里散布着她和姐妹们写的“火红唇之书”,掀起了轰然大波。书中写着关于学生和老师的“八卦”。珍惜友谊的珍妮丝被误认为是女同性恋,聪明严肃的女老师被加油加醋成了毒贩;学生们在校园里打架,老师的家被警察搜查了…这就是谣言的力量。

在著名的蓝可儿疑案中,网络侦探将嫌疑人锁定在死亡金属音乐歌手莫比德,因为他住在塞西尔酒店(蓝可儿疑案的发生地),并有与普通人不同的爱好。没有确凿的证据,他一直受到网民的攻击,他们相信他是凶手,并要求他死亡。谣言说,他几乎崩溃了,甚至试图自杀,从未创作过音乐。

乱世不乏耳语。在社会上,我们经常听到对自己或他人不友好的评论,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有些是有害的,来自误解,通过沟通解决;但有些是由于对某些行为和群体的不理解和不包容。

理解和宽容不能等同。我不明白你为什么不吃香菜,但我不能把你从餐馆赶走。不宽容意味着我在心理或行为上否认你,剥夺你作为普通人的权利。

我们包容和不包容有什么区别?在于所谓的“正常”是否被暗中规定。

叶永志的同学之所以不包容他,是因为从他们的教育来看,男孩女性化是“不正常”的。莫比德被怀疑是凶手,因为人们认为喜欢死金属音乐的人是“不正常的”。独立女性在30岁时被称为“剩女”,因为她们认为女性在一定年龄不结婚生子是“不正常的”。但归根结底,这些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为什么要说“不正常”呢?只是他们自己的思想狭隘。

真正的“正常”定义范围在哪里?是道德吗?尊重老人是传统美德。老人能靠老卖老吗?是法律吗?杀人犯法,杀恐怖分子是不对的?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乱世不乏耳语。在这些流言蜚语中,我们应该努力坚持我们认为是对的。“最好的报复就是美,最美的盛开就是反击。”即使在没有光的角落里,我们也应该努力成长,为了证明那些遮住光的人,为了我们自己,为了和我们一样的人。

同时,我们也是评价者。在给出不包容的评价之前,请深入思考是出于好意还是出于狭隘。如果不能定义范围,可以多读书,多看世界,树立自己的是非观。如果你不能再判断了,请少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