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0日

元宵节童谣(原创的元宵童谣歌曲以及歌词)

元宵童谣(原元宵童谣歌曲及歌词)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我妈妈总是用黑芝麻、红枣泥、白砂糖、猪油和软糯米粉做馅料。她包了一大堆圆白色的饺子,一个接一个地放进热气腾腾的锅里,起起落落,滚几次,然后放进蓝色的海碗里。

看着白色明亮的饺子,我们已经流口水了。我们伸出筷子,咬了一口。它又软又糯,又香又甜。我妈妈的饺子是最好的!我们一边吃一边和妈妈一起唱童谣:“正月十五月,全家人坐着吃饺子。你有一碗,我有一碗。吃了饺子后,我的心很甜。吃了饺子后,一切都很圆..”

正月是农历的第一个月。古人称“夜”为“小吃”。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满月之夜,所以正月十五被称为“元宵节”。制作元宵节的必备节目是家家户户吃饺子,这意味着家庭团聚和一切都是完美的。饺子又称元宵节,又称饺子、饺子、水饺、浮饺、乳糖元子等。

元宵节吃饺子起源于宋代。北宋末,诗人陈大老有一个“本心斋蔬菜食谱”,其中记载了一种叫做“水团”的小吃,它是由“高粱粉包糖”和“香汤浴”制成的。并在《水团十六字赞》中写道:“团团高粱粉,点蔗霜,沉水浴,香甜可口。”它说出了它的材料、形状、煮沸和味道,这就是饺子的原型。

然而,当时的汤圆物以稀为贵,只有有钱人才能吃到这种“珍品”。南宋诗人姜奎在《观灯口号》中说: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窗帘前的花架没有出路,不允许钱拒绝回来。

这个“城市珍品”指的是元宵节,也就是饺子,需要像灯笼一样花很多钱才能买到。他还写了一首诗《诗月》:

元宵节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母。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还叫卖汤元。

这首简单直白的诗不仅描述了元宵节的热闹气氛,还描述了风雨夜卖元宵人的辛勤劳动。由此可见,元宵节这种珍贵的小吃并不是普通人可以吃的,卖元宵节只是穷人谋生的一种手段。

南宋作家周必达应该是第一首专门写饺子的诗。他写了一首《元宵节煮浮圆子》,题目是“前辈似乎没有尝过把这个坐成四韵”。似乎诗人也认为前人没有写“浮圆子”诗。诗说: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同。

汤官寻旧味,灶仆惊讶新功。

在星光乌云中,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诗中明确表示,元宵节吃这种特色美食饺子是沿袭的习俗,表达了人们对团圆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待。然后写了诗人和家人贪吃这种美食,女仆在家烧饺子的场景。

南宋历仕三朝,为岳飞冤案平反的史浩,也写了两首咏赞汤圆的歌词,更加生动。其中一个是《月圆·咏圆子》

烈云不聚集在天空中,密雪自飞。

美人纤手,瞬间造化,珠走盘中。

六街灯市,争圆斗小,玉碗频供。

香浮兰麝,冷消齿颊,粉脸红。

这个词不仅描述了美女包饺子和滚饺子的过程,还描述了在灯市卖饺子和饺子的形状。最美的是卖饺子的小女孩“脸红”的美貌。二是《粉蝶儿·咏圆子》,字云:

玉屑轻盈,鲭晓瞬间铺遍。

看仙娥,驰骋一些神变。

咄咄逼人的房间,如撒下,一串真珠。

火方然,汤初滚,锅面尽浮。

今晚任伊索唤歌楼酒墟。

那美人,怎么生得见?

加糖,拼折本,给他几碗。

浪儿门,让我这些方便。

上图是卖饺子的小女孩冒雪煮饺子的场景,下图是女孩给客人送饺子的场景。饺子又甜又软又热,赢得了客人的赞扬。女孩很高兴,一再感谢她。

南宋流寓金陵的王千秋感受到了江南元宵节的风俗,写下了《鹧鸪天·其一圆子》:

翠勺银锅夜游。万灯初上月当楼。

溶解琥珀

香开始,暖生瓯。依旧是京国的旧风流。

翠娥放杯行慢,甘味虽浓欲少留。

虽然是歌舞升平、杯盘交错的场景,人们欣赏灯笼,品尝元宵节,但这种“北京旧浪漫”毕竟恰逢风雨飘摇的乱世,“甜味虽浓”还是少了醉生梦死。

南宋女词人朱淑贞是一位有个性、有勇气的才女,她笔下的“圆子”别有一种味道,

轻圆赢鸡头肉,滑腻更适合蟹眼汤。

即使风流无处可说,输汤饼试试何郎?

——《圆子》

诗人以“圆子”为自喻,表达对包办婚姻的不满,表达对庸俗丈夫的怨恨。这类似于她的另一首歌《悲伤》:

鸥鹭鸳鸯作一池,说明羽翼不合适。

东君不以花为主,何像休生连理枝。

清朝时,饺子进入了普通人的家。元宵节吃饺子的习俗很普遍,颜色和品种也很丰富,有些地方已经形成了一个品牌。清代浙江学校的代表诗人傅曾写过一首诗《上元竹枝》: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看马家滴粉好,试灯风卖元宵。

诗中的饺子馅有桂花和核桃,用的是江浙上等的江米。而且“马家饺子”最有名,卖的最好。诗人忍不住做了一个促销广告。

元宵节和汤圆大致相似,但明朝以后,北方人称之为“元宵节”,南方称之为“汤圆”和“汤圆”。还有一个关于元宵节改名汤圆的故事。据说袁世凯当了大总统后心有不甘,还想当皇帝,因为梦想不能成真,整天烦恼。元宵之夜,他的姑姑喊着要吃元宵,袁世凯听后大怒,甩手赏姑姑一耳光。原来“元宵”与“袁消”谐音,犯了袁世凯的大忌。从此,民间不再说“元宵”,而是改名“汤圆”。后人写了一首打油诗来嘲笑,诗说:

诗吟圆子追溯前朝,蒸煮时漂浮在水上。

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如今,无论东、西、南、北,饺子的颜色越来越多,生产风味越来越丰富,除了熟悉的芝麻饺子、花生饺子、桂花饺子、甜咸、贵州兴义鸡饺子、江苏苏州五色饺子、常州酿造饺子、浙江宁波猪油饺子、潮汕四饺子、四川彭水心肺饺子、云南镇雄三角饺子等,可以说多种多样。

饺子无论什么风格,什么味道,都一样圆一样甜。小饺子已经传播了数千年,无尽的故事,无数的诗歌,人们希望团聚,祈祷幸福,享受幸福的愿望,但永远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