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0日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这部史书揭开真实的诸葛亮)

诸葛亮的性格是:远见、开放、谨慎、忠诚。诸葛亮(181-234年10月8日)、孔明、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蜀汉总理、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作家和发明家。

诸葛亮从未经历过老年,他的人生只有53个春秋,53岁,到现在,还是个壮年,怎么能是老年呢?

所以我经常认为,人越老,越聪明。如果诸葛亮能活到80岁,他就不会产生太多值得后人尊敬的智慧,蜀国的命运很可能会改变。不幸的是,这些想法只能通过幻想。

诸葛亮可能累死了。司马懿说他“吃得少,事情多,可以持续很长时间”。诸葛亮努力工作,一丝不苟,一丝不苟。他不得不一一询问。别人不在乎他,不怀疑别人,而是知道别人不会这么细致,这几乎成了他的习惯。

所以我经常想,工作太辛苦,是不是成了诸葛亮不够“聪明”的一个方面?从长远来看,保持体力更有利于整个职业生涯,但话说回来,我们都是从事后看,事后谈。谁能这么准确地计算当事人?这样问一个人太不现实,太苛刻,太梦幻。

事实上,上述诸葛亮的性格可以从他的《教师表》中体现出来。这篇文章本身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具体事务分工的精细安排和建议。另一部分是谈论他对祖先的感情和报国的决心,动之以情,理之以理,摆事实,讲道理,讲道理,因为它是大臣对君主的表达,不能太直接。它应该是委婉和温柔的,让刘禅看起来舒服。能听进去,能乐于接受,否则,上表也不起作用。

要打仗了,要北伐了。他不能放心后面的事情。诸葛一生只谨慎。他不希望刘禅和宦官走得太近。如果他亲吻恶棍,他一定会远离圣贤。他不会重蹈桓灵二帝的覆辙吗?因此,他必须在表文中写好人事安排,把贤臣指出刘禅,然后让他只要按此用人,就不会出错。但话不能说生硬,否则皇帝认为你这样为我做决定,做我该做的事?因此,诸葛亮除了对写作语气和用词的谨慎外,还特别提到了“希望陛下托臣以取贼复兴的效果,如果不起作用,则治臣之罪,以起诉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易、允等之慢,以彰其咎”,明确指出要以身作则,这样别人才能接受得多。

诸葛亮是个担心的人,什么都放心不下。一般来说,这就是他写《出师表》的最大原因。他工作谨慎,担心,特别负责任,尽职尽责,尽职尽责,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特别可靠的事情。此外,诸葛亮性格中还有一点,就是特别有原则性,体现在他对制度建设把握紧,落实到位,执行严格。

“宫中府是一体的;不应该有异同。如果有奸犯科和忠诚的人,应该给予司论的惩罚和奖励。以陛下平明的理由,不应偏私,使内外异法”。制度要完善,实施要一视同仁。宫中府不能有两样东西,否则为什么要说服公众?奖励和惩罚必须落实到位。

有责任感的人,尤其是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一定是一个重情义的人。在《出师表》的后面,诸葛亮回忆起自己与先帝的相遇、相识、相伴、开拓事业的历程。他不仅有自己深情的一面,还知道肩上负担的重量。情与义交融叠加,让一代名人把所有的精力和智慧都洒在蜀汉的事业上。

当然,诸葛亮这么说可能还有一个微妙的原因,那就是说,说到先帝,刘禅更容易“说服”和“听”。即使他不高兴,他也必须假装愿意接受。我想找到一个因素,但我不能说根本没有。幸运的是,刘禅基本上,至少在脸上,或者听诸葛亮的话,但在具体的操作中,也应该是诸葛亮的担忧,蜀后期太监,黄浩给了刘禅很多坏主意,这也显示了诸葛亮的先见。

北伐失败,英雄悲歌,但并没有影响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自26岁以来,诸葛亮为蜀汉事业奋斗了27年,敬业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