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1日

巴东县属于哪个市(隶属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摘要:就巴东县而言,人口超过40万,隶属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中上游、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北部。东连宜昌兴山县、归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南连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鹤峰县、西交建始县、重庆巫山县、神农架林区。总面积3351.6平方公里。

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武汉,与湖南省相对应,湖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

湖北与安徽相连,南临江西、湖南,西临重庆,西北临陕西,北临河南。

该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在80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楚文化。

2020年,湖北省辖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共有26个县级市、35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常住人口5927万。

其中,巴东县人口超过40万,隶属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中上游、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北部。

东连宜昌市兴山县、归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南连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鹤峰县,西连建始县、重庆市巫山县 ,北临神农架林区。

总面积3351.6平方公里。历史上,巴东县建制始于隋朝,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首先,巴东县隶属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地形狭长,西高东低,南北起伏。东西宽10.3公里,南北长135公里。

地形特征:地表崎岖,山峦起伏,峡谷幽深,沟壑纵横,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最高海拔3005米,最大相对高差2938.2米。

地表平均坡度为28.6度,其中25度以上的山占总面积的66%,地形以山为主;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占37.09%,中山占800-1200米以上的33.07%。

巴东县位于亚热带季风区,温暖多雨,湿热雾,四季分明。光、热、水分布垂直差异明显,形成各种山地小气候。海拔上升100米,平均气候下降0.62℃,无霜期减少5℃~7天。

就巴东县的历史而言,早在春秋时期,该地区就属于巴基斯坦的领土。周朝时期,巴基斯坦位于西南部和长江上游的周王族诸侯国。

战国初期,巴国的领土“从东到鱼,从西到塔道,从北到汉中,从南到黔涪。”其广阔的领土概括了四川盆地东部、湖北恩施等地区。

战国中期,秦国摧毁了巴国,现在湖北省巴东县已经成为秦国的领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秦朝。在县制下,今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属于巴郡。

东汉建安六年(201年),改为固陵县。刘章分为巴东县。建安末,刘备改为涪陵县,属于该地区。

三国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巴东县已成为蜀汉的疆域。晋朝时期,该地区属于鱼复县。隋开皇初,废郡。大业,改信州为巴东县。

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巴东县在该地区正式成立。因此,巴东县的建制始于隋朝,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唐武德二年(619年),置归州,辖归归、巴东二县。天宝元年(742年),巴东县改造。乾元年(758年),归州复置。

宋代,依然名归州,属于巴东县。元至元14年(1277年),升为归州路,隶湖广行中书省,16年(1280年)降为州,属于巴东县。

明洪武九年(1376年),明朝朱元璋成立后,被废除回国,置于秭归县,巴东县属于夷陵州。13年(1380年),他被重置回国,管辖兴山和巴东两个县。

最后,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将“夷陵”改为“彝陵”。雍正七年(1729年)升至直隶州,辖长阳、兴山、巴东、恩施、荣美、龙潭19个土司。

雍正十三年(1735年),宜昌府升彝陵州,东湖县改彝陵县,荆宜施道隶属。归州降为县级州,巴东县隶属于宜昌府。

1914年,巴东县隶属于荆南路。1928年,巴东县直属湖北省。1970年,巴东县属恩施地区。1983年,巴东县属于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993年,巴东县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如今,巴东县属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截至2019年底,巴东县户籍总人口48.8万,其中常住人口43.12万,城市化率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