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0日

明十三陵定陵介绍(明十三陵定陵介绍百度地图)

定陵位于北京十三陵区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义军和他的两位皇后——孝靖和孝端的墓葬,是一代王朝归宿的缩影。十三陵中第一座被发掘的皇家陵墓是定陵地下宫殿。庄严的陵墓在肃穆中尽显宁静之美,走在地下宫殿里,仿佛与时间背道而驰,仿佛隔世。你无法想象中国帝王生死的奢华和财富..

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的天寿山麓,是明朝(1368-1644年)13位皇帝的陵墓群。十三陵是世界上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陵区三面环山,蟒山和虎峪位于两侧。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体现了“天造地设”和“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

朱(1563-1620年): 8月17日出生于嘉靖42年(1563年)。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龙的第三个儿子,母贵妃李氏原为裕地宫女 。隆庆二年( 1568 年)三月是皇太子,隆庆六年( 1572 年),穆宗死亡, 10 朱义钧年即位,次年改元万历。登基初期,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万历朝新政,面临内忧外患。明朝在位48年的朱义钧,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7月21日,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朱义钧死于弘德殿,葬于定陵。

孝靖 ( 1565—1611 年):宣府都司左卫人(今河北宣化)。《明史》有传,她 13 万历皇帝朱义钧之母李太后的仕女被选入宫。三年后,万历帝青睐临幸怀孕,生下了皇长子朱常洛,这是后来的明光宗泰昌皇帝。万历十年(1582年)四月封恭妃,万历三十四年( 1606 四月进封皇妃,万历三十九年( 1611 九月,孝靖皇后王氏去世。明制非皇后不得入陵,因此未埋定陵,而埋天寿山东井左侧的平岗地。万历四十八年( 1620 年) 7 万历皇帝朱奕钧卒于月, 38 年长子朱常洛继位为光宗,母以子贵。朱常洛追求母亲王氏为皇太后,但仪式没有成功。他先崩溃了,于是制造了一个沸沸扬扬的“红丸案”。是年 9 月,朱常洛之子Xi宗朱由校继位 ,为孝靖王氏上尊为“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迁葬定陵。

孝端王( 1564—1620 年):余姚(今浙江余姚)出生于京师,永年伯王伟之女,万历六年( 1578 年)被列为皇后。她不受宠爱,也不争宠,所以她可以在中宫长大。 42 年。王氏性情温和,但不受明神宗的喜爱。万历四十八年( 1620 四月,孝端皇后王氏病故,葬于定陵。

万历皇帝 在亲政初期,朱义钧勤于政务。后期不理朝政, 放荡残忍,肆意挥霍,整天和妃子喝酒玩乐,过着糜烂的生活。全国上下民怨沸腾,民不聊生。万历十一年(1583年)朱旭钧趁祭陵之便,带领文武官员、术士、钦天监亲自选择天寿山陵址,确定建陵规制。据说定陵建成后,万历皇帝非常高兴,竟然带领后妃和群臣来到陵园,一时兴起,竟然在地下宫殿喝酒玩乐。

定陵位于十三陵区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义军和他的两位皇后——孝靖皇后和孝端皇后的合葬陵墓。万历十一年(1583年),朱旭军带领文武官员、术士、秦天监在天寿山亲自选择陵址,确定陵墓建设规范。

建陵历史

万历十二年定陵( 1584 年)建于11月,万历十八年( 1590 六月竣工,历时六年,占地约 18 一万平方米,耗银 800 余万两。 定陵规模宏大,仅当年就有3万多名军卒和工匠服役。主要建筑有 石桥、碑亭、外罗城 宝城、明楼、地宫等。定陵地下宫殿是十三陵中唯一被发掘的皇家陵墓。

定陵早在万历帝生前就开始建造。陵墓建成时,皇帝只有28岁,直到1620年才正式启用。这座陵墓已闲置了30年。定陵已成为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前面有宽阔的庭院,后面有一座高大的宝城。

陵寝规制

明定陵地面建筑的总体布局呈前后圆形,具有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定陵主楼由地上和地下两部分组成。地上建筑有陵门、塔恩门、塔恩殿、明楼、宝城等。法恩殿原面宽7间,清兵入关后被毁,乾隆50年(1785年)修缮,改为5间,民国初年又被烧毁,仅存遗址。只有宝城、明楼、重门、陵园在陵园建筑中没有受到严重破坏。明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是定陵的标志性建筑。屋顶是重檐歇山顶,屋檐下的额书“定陵”二字。四角和台阶都是用巨石做成的,方、椽、斗拱也是用石雕做成的,加上彩画,坚实美观。明楼石碑,篆书“大明”二字,碑刻“神宗显皇帝之陵”。地下建筑由前、中、后、左、右五个宫殿组成,即地下宫殿(玄宫,又称“玄卧”)。房间里有雕刻精美的白色大理石门,最大的门高3.3米,宽1.7米,重4吨。玄宫深度27米,总面积1195平方米,内无梁架,均为石拱券。后室放置了帝后棺材和随葬物。前室前有砖石隧道,是埋葬皇帝后棺的墓道。

探访路线

一进定陵区,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位于神功圣德碑前的白石桥,单孔三座,建筑精美。石桥是陵墓风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通往定陵的必经之路,是定陵前的第一座建筑。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神功圣德碑,也叫无字碑。神功圣德碑由奇首龟制成。石碑土衬石四角雕刻旋流、鱼、龟、虾、蟹,十分精致。定陵原址设有神功圣德碑亭,是重檐歇山式建筑。 1644 年清军入关将亭子拆毁,现有台基和石碑。除长陵外,十三陵的其它陵碑上都没有字。

这是因为献景裕茂泰康六陵前没有碑亭,当然也没有碑文。然而,这六个碑亭相继建成。碑文应该由当时的嘉靖皇帝写。然而,他忙于炼丹成仙,根本没有时间忽视它们,所以六座碑空如也。永陵后面的陵墓,因为祖先的墓碑上没有写字,所以怕冒犯祖先,也没有写碑文,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景象。

继续往北走,是定陵陵陵门的入口。陵门为单檐休息山顶式,如外罗城门、黄瓦、朱扉、优惠券门三道。它的左右两侧都有墙式的掖门。进入大门后,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位于塔恩殿前的塔恩门遗址。清兵入关时,定陵的恩门和莫恩殿遭到严重破坏,现在只有两个台基,分别是莫恩门和莫恩殿遗址。面宽五间,深二间,下承一层必弥座台基。龙凤望柱头式石栏杆在台基上方,前后各有三个踏跺台阶。

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是举行陵祭仪式,供奉墓主牌位、衣冠等物品的殿堂。初建时宽7间,深5间,重檐顶,规制宏大。十七年(1644年),明崇祯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焚烧。清睿亲王多尔根率兵入关,再次拆除。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修缮时重建,改造成5间宽,3间深。民国初年,夫恩殿又被烧毁,只有须弥座台基。台基周围雕栏玉砌,龙凤石柱栩栩如生,各种图案特别精致。台基前后各有三个踏跺台阶。台基前后各有一块丹陛石,雕刻龙凤戏珠图案的御路石雕,为 整块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 ,雕刻精美,美轮美奂。

穿过塔恩殿遗址的台基,穿过 一个沿中轴线的格星门, 石五供来了。石五供是象征性的祭器,有香炉(一座)。、烛台(二座)、花瓶(二座)放在石祭案上,可以衬托陵墓纪念气氛。抬头一看,石五供后面是明楼。从方城墙上爬上台阶,来到明楼。

明楼建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是陵墓的标志性建筑。为黄琉璃筒瓦重檐休息山顶,屋檐下的额书“定陵”二字。四角和台阶都是用巨石做成的。方、椽、斗拱也用石雕装饰,坚实美观。明楼的圣碑,额篆书“大明”二字,碑上刻着“神宗显皇陵”。明楼 与宝城相连。

宝城在明楼后面,是一堵用城砖砌成的圆形大墙,墙上有堆口,城墙很高 7.5 米,上厚下薄,周长 800 米,周围有一个人工堆积的大土丘,其实就是皇陵的坟墓,叫做宝顶。 地宫位于婴儿的顶部。宝城隐藏在青翠的群山松柏中。鹿角柏在定陵宝城是不容错过的, 鹿角柏,又称帝王柏,据说树龄远远超过了定陵的建筑时代,显然这对柏树是在修建定陵时从其他地方移栽的。两株形状奇特的鹿角柏,位于南北,充分展现了古代皇帝九五至尊的显赫地位。 沿着标志指引的方向,来到定陵地下宫殿。

地下宫殿

定陵地下宫殿是十三陵中第一座被发掘的皇家陵墓。走在地下宫殿里,寒冷的脸,天空,仿佛与时间相反,仿佛一个世界。环顾四周,皇帝和皇后的棺材和宝座是皇权的象征,足以让每一位访问者都感到敬畏。

明代又称“玄宫”或“玄卧”,地宫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四年(1586年)。墓主子宫(棺材)所在的定陵玄宫,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平面布局仿明宫内廷建筑,由前、中、后、左、右五座宫殿组成。前、中、后三室象征皇后生前居住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左右两侧象征妃嫔居住的东六宫、西六宫。定陵玄宫的建筑是按照外朝和内廷的建筑规划设计的。地宫规制为“五室三隧”,“五室”,即玄宫殿室共五座组合而成;“三隧”,是指玄宫有三条隧道。

玄宫屋顶采用双弧相交的锅底券形状,房间内有雕刻精美的石门。后室内有皇后子宫和随葬物。前室前有砖石隧道,是帝后子宫埋葬的墓道。整个地宫完全由石条砌成,石顶呈弧形。后室是玄宫的主室,室内有棺床,上面停着万历皇帝朱义钧、孝瑞皇后、孝靖皇后的子宫。皇帝朱义钧居中,孝瑞皇后居左,孝靖皇后居右。紫宫之间散落着玉料,皇后的随葬品储存在紫宫两侧的26个楠木箱中。玄宫开放时,孝靖皇后的子宫和大部分随葬品箱都烂了。现在陈设的梓宫和随葬品箱都是按原样复制的。

1956年5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发掘队开始首次发掘中国皇陵。起初,考古学家在宝城西南墙上发现了一扇优惠券门,所以他们在优惠券门前打开了第一条沟,在底部发现了一条用城市砖砌成的隧道。沿着隧道的方向,明楼西侧开了第二条沟。在这条沟的挖掘过程中,遇到了刻有“这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尺深三尺五尺”字样的小石碑,从而得到了正确的方向来打开地宫。沿着这个方向,考古学家又开了第三条探沟,最后找到了石隧道。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探索,考古学家终于在石隧道的尽头发现了金刚墙。他们打开“金刚门”,即进入地下宫殿的隧道券。玄宫打开前,门上有石条,石条上写着“玄宫七座门自来石俱未验”十一字。考古学家用自制的“拐杖钥匙”打开了石门。中国古代皇帝神秘的地下宫殿终于重见天日。在玄宫后室(玄宫主室,又称“皇宫”),发现三口巨大的朱红棺材静静地排列在棺材床上,其中包括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义钧和他的两位皇后——孝靖皇后和孝端皇后。然而,尸体都腐烂了,只剩下骨架了。棺材周围有26个楠木陪葬箱,里面有无数的金银玉器和成匹罗纱织锦。

玄宫中间有三座白色大理石雕刻的宝座,分别是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宝座前有五个黄色琉璃供应,即一个香炉、两个烛台和两个花瓶;五供前,有一个青花云龙大瓷缸,里面装着芝麻油、铜瓢和灯芯。这就是当时所谓的“长灯”,也被称为“万年灯”。然而,由于玄宫关闭后缺氧,长灯并不明亮。

如今,玄宫后室三口巨大的棺材不是原来的,而是复制品。早在1959年9月30日,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棺材就被定陵地区的工作人员作为废物丢弃在附近的山谷中。1966年8月24日,保存在定陵博物馆的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三具尸骨被“红卫兵”放在定陵门前广场作为“牛鬼蛇神”批评焚烧。

出土文物

定陵出土的文物有3000多件,出土了金冠、凤冠、丝织、服装、木俑、金器、玉器、瓷器、珠宝等大量珍贵文物和工艺品,是研究明代工艺的瑰宝。万历皇帝的金冠, 其本名为 “金丝翼善冠” ,龙凤装饰在皇冠顶部,姿态生动,制作精细。皇冠都是金丝做的,重一斤六两。金冠以极细的金丝形成翼兽,用同样的金丝装饰两条金龙,对称装饰在冠顶两侧,中间是一颗火焰宝珠。在精美的首饰中,万历皇帝的金冠是稀世之宝。金龙在冠顶上飞舞,威严雄伟,象征着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金龙采用高超的累丝工艺,充分体现了明代皇家金银工艺的高水平。

孝靖皇后的凤冠: 九龙九凤冠, 定陵出土,高 27 厘米、口径 23.7 厘米、重 2320 克,有珍珠 3500 多余的,各种宝石 150 余块。这个冠用漆竹扎成帽胎,面料是丝绸做的,前面装饰着 9 条金龙,滴下口号珠,有 8 只点翠金凤,后面也有金凤,共 9 龙 9 凤。金龙珠滴三博鬓嵌在后侧下部左右各饰点翠地。古代皇帝后妃的装饰品,上面装饰着凤凰般的珠宝。明朝凤冠是皇后在受册、寺庙、朝会上佩戴的礼冠。它的形状承载着宋朝的制度,并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因此更加优雅和优雅。定陵出土的凤冠有四顶,分别是“十二龙九凤冠”、“九龙九凤冠”、“六龙三凤冠”和“三龙二凤冠”。它们造型奇特,制作精美,并配有大量的珍珠宝石。

孝靖皇后的百子衣:定陵孝靖皇后的“红素罗绣平金龙百子花方领女夹衣”和“红暗花罗绣‘万寿’字过肩龙百子花方领女夹衣”均为方领开襟。从图案设计来看,绣花百子画面精彩生动,刺绣工艺精湛,是两件难得的刺绣艺术品和艺术瑰宝。

根服,简称“根”,与冠合称“根冕”,是古代最高贵的服饰之一。定陵出土的万里根服有五件,其中刺绣三件,凯丝两件。

一代枭雄-万历皇帝,雄风不再,辉煌已成旧梦。 从最初的选址,到 300 多年后被发掘,定陵确实有太多的谜团。 当我们走出地下宫殿,走出陵门,回望明楼,恍惚如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