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1日

兴凯湖在哪里哪个城市(兴凯湖在哪个省份在哪个城市)

目前,我国地理教科书中最大的淡水湖是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边缘的鄱阳湖。那到底鄱阳湖有多大呢?事实上,湖泊的面积会随着季节性水位的变化而变化:鄱阳湖在平水位(14~15米)面积约3150平方公里,高水位(20米)4125平方公里以上,低水位(12米)只有500平方公里。事实上,在中国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我们有一个比鄱阳湖更大的天然淡水湖。

这是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东部的兴凯湖。那兴凯湖的面积到底有多大?事实上,兴凯湖分为大兴凯湖和小兴凯湖两部分。东北气候寒冷的年温差变化小于南方,兴凯湖面积季节性变化远小于鄱阳湖:大兴凯湖南北100多公里,东西60多公里,面积4380平方公里;小兴凯湖东西35公里,南北4.5公里,面积176平方公里。

兴凯湖正常总面积4556平方公里,比鄱阳湖最大面积431平方公里,比鄱阳湖正常面积1406平方公里。即使只是作为兴凯湖的主要部分,大兴凯湖的面积也比鄱阳湖大255平方公里,比正常鄱阳湖大1230平方公里。那么,既然兴凯湖比鄱阳湖大那么多,为什么我们的地理教科书还说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呢?

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东部的中俄边境。假如算是中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湖,也是最大的淡水湖,比鄱阳湖大。然而,目前中国只控制兴凯湖面积的28%,其他72%由俄罗斯控制。因此,中国兴凯湖面积约1275.68平方公里,比平水位下的鄱阳湖小1874.32平方公里,鄱阳湖自然成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兴凯湖是一个中等营养的湖泊,生态系统处于良性状态。兴凯湖共有6目12科65种鱼类。如今,肉嫩可口的兴凯湖大白鱼(古称湄沱鲫)也是当地不得不品尝的特色菜。兴凯湖位于东北亚候鸟通道:每年4月,来自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渤海湾、台湾、日本岛、朝鲜半岛的候鸟将飞往兴凯湖数千公里。在候鸟迁徙的高峰期,过往量可达17万只。兴凯湖有235种候鸟。

其中,金雕、白肩雕、虎头海雕、白尾海雕、东方白颧、丹顶鹤、白鹤、白头鹤、中国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兴凯湖被誉为“东方夏威夷”,是国家(AAA级)度假、养生、旅游胜地。罕见的原生态湿地环境已成为摄影师心中的理想国家和影视剧外景拍摄基地。大兴凯湖是6500万年前火山喷发引起的地壳坠落形成的,而小兴凯湖是在大湖形成20万年后变化过程中形成的。

公元725年,李唐王朝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黑水军,然后改为黑水都督府。黑水都督府的治所位于今天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辖区内“南面渤海,北面东面大海,西面房间魏,南北两千里,东西千里”。在此期间,唐朝人已经知道位于东北边境的兴凯湖的存在。唐代人称这个湖为湄沱湖,唐代的湄沱湖以盛产“湄沱之鲫”而闻名。大约90年来,黑水都督府在晚唐战争中逐渐消失。

唐朝势力从东北退出,为当地苏末漠河部落提供了崛起的机会:武周时期,苏末漠河人大佐荣趁契丹叛乱逃出辽西营州(今天的辽宁朝阳),前往高句丽的故乡。在天门岭(今辽宁北镇市),大佐荣率领自己的族人成功伏击了追击的唐军。此后,大佐荣所部“度辽水,保太白山(长白山)东北,阻奥娄河(牡丹江上游),树壁自固”。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大佐荣在东牟山(今吉林敦化敖东)筑城定都。

因此,大佐荣建立了苏末漠河的大震国政权(后改国为渤海国)。这是东北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控制东北大部分地区的地方政权。渤海国在其早期阶段接受了唐朝封存的渤海都督的官职,因此渤海国实际上是唐朝统治下的羁绊州府。随着唐朝国力的日益颓废,渤海国的独立性越来越强,最终发展成独立于唐朝的地方割据政权。

公元925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征服了苏末漠河人建立的渤海国,将辽国地图扩展到太平洋滨海地区。这一时期,包括兴凯湖在内的广大东北地区都处于辽国的统治之下。女真人建立的金国灭辽后,包括兴凯湖在内的东北地区自然处于金国的统治之下。在辽金统治时期,由于湄沱湖形状像“月琴”,被改名为“北琴海”。此后,该地曾隶属于元代辽东省、明代奴隶干都司。

北琴海直到清代才被改名为兴凯湖。关于“兴凯湖”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来自满语中的“水老鼠”。据说这是因为当时兴凯湖有很多水老鼠;第二,它来自当地赫哲语“肯卡”的共同声音,这意味着水从高到低流动。古代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的发展长期以来只到辽东半岛。吉林和黑龙江在古代只分布了一些原始的渔猎部落。

土地肥沃辽阔的东北平原,一直是“千里无人烟,万里无鸡鸣,群兽常出没”的天然野生动物园。当时的史书曾记载:“关东地有自然之大利三:说荒、说矿、说盐,而‘荒’居首位”。直到晚清民国时期,大量关内山东、河北移民掀起“闯关东”热潮,才开垦了前东北大量荒地。如今,中国东北地区的人口结构是由人口迁移活动“闯关东”塑造的。

在晚清民国时期“闯关东”热潮兴起之前,东北地区的人口其实是相当稀少的。广大东北地区,包括兴凯湖,作为满族龙兴地区,已被清政府封禁200多年。当时,东北地区,包括兴凯湖,基本上属于渔猎民族和野生动物的天堂。赫哲人、库雅喇人、窝集人生活在兴凯湖附近的乌苏里江上游流域,依然过着几千年的原始渔猎生活。康熙末年,吉林将军“三姓”副都统衙门所属的赫哲族约有2398户1.2万人。

在整个清朝中前期,这一人口基本保持稳定。然而,如此低的人口密度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管理风险,即很难形成对该领土有效的实际行政管辖权。正是由于东北地区人口稀少,清政府管理松懈,沙皇俄国才垂涎三尺。俄罗斯原本是一个被蒙古人征服的欧洲国家。俄罗斯自1480年摆脱蒙古统治以来,同时向东西扩张。

到16世纪初,莫斯科大公国已经合并了罗斯公国,如特维尔、普斯科夫和里亚赞,并从立陶宛人手中收复了斯摩棱斯克。到目前为止,一个统一的俄罗斯国家从北到白海、南到奥卡河、东临乌拉尔山和西达第聂伯河宣布诞生,但这只是俄罗斯民族扩张史的开始。1598年,沙皇俄国征服了蒙古金帐汗国分化的失必儿汗国。失必儿汗国被征服后,俄国人越过乌拉尔山进入西西伯利亚平原,乌拉尔山作为亚欧分界线。

相比之下,俄罗斯在东方的进步要比在西方顺利得多。西伯利亚位于亚洲北部,气候寒冷,终年积雪。更不用说从事农业活动的中原人很难住在当地,甚至漠北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也很难住在这里。因此,只有一些最原始的渔业和狩猎收集部落住在当地。这些部落根本无法与装有火绳枪的俄罗斯人作战,因此俄罗斯人能够顺利地从东欧平原向东推进到太平洋沿岸。

截至1637年,俄国人已进入鄂霍次克海地区。清军入关时,沙俄乘机入侵黑龙江流域:1643年至1644年,哥萨克人瓦西里·波雅尔科夫沿黑龙江下行探险,建立雅克萨城等要塞。当清军主力入关与南明、农民起义军作战时,沙俄在黑龙江流域扩张。没有清朝正规军的支持,当地部落根本无法与装备火绳枪的俄罗斯人作战。清军直到顺治十一年(1654年)才第一次对俄军进行自卫反击。

今年4月27日,由附属国朝鲜提供的300名八旗军、300名赫哲军和100名士兵在厚通江(即混合同江、今松花江)与斯捷潘诺夫率领的约400名俄罗斯哥萨克发生战斗。俄罗斯历史记载说:“我们遇到了博格达军队,博格达(蒙古尊称清朝皇帝,哥萨克称之为清朝皇帝和清朝皇帝)军队有各种各样的火器-大炮和火绳枪。我们与这支军队发生了火灾,博格达军的骑兵骑马和步枪架船与我们作战。

战后,斯捷潘诺夫率领残兵逃往黑龙江上游,在呼玛河口筑城过冬。清朝决定彻底歼灭占领呼玛尔城堡的俄罗斯哥萨克,所以在1655年(顺治12年),他派明安达礼“带领北京老师征求意见,抵达呼玛尔各地”。3月底,在当地原住民的配合下,清军猛攻蜷缩在呼玛尔城堡的哥萨克。根据危险的俄罗斯军队和清军,最终没有工资的清军在4月中旬撤退。因此,斯捷潘诺夫一伙得以绝处逢生,继续逃犯黑龙江流域。

顺治年间,清军自卫反击规模相当有限,最终未能解决中俄边界问题。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9月,清政府命令盘踞在雅克萨等地的沙俄侵略军撤离中国领土。沙俄侵略军不但拒绝忽视这一点,反而率兵流奔爱珲境内劫掠。清军将领萨布素率部击败后,趁机焚毁黑龙江下游侵略军建立的所有据点。到目前为止,雅克萨已经成为一座孤城,但盘踞孤城的侵略军依然顽抗。

康熙二十四年(1685) 年)正月二十三日,康熙皇帝命令彭春指挥收复雅克萨的自卫反击。同年4月,彭春率3000清军从爱珲出发,将战舰、鸟枪、火炮、刀矛、盾牌等兵器从水陆两条路开往雅克萨。5月22日,清军抵达雅克萨城后,向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发出通牒。5月23日,被托尔布津拒绝后,清军分水陆两路列营进攻。黎明清军25日发炮轰击,伤亡严重的侵略军势无法支撑。

托尔布津不得不派遣要求在保留武装的条件下撤离雅克萨。经彭春同意,俄军撤回尼布楚(今涅尔琴斯克)。清军赶走侵略军后,摧毁了雅克萨城。此后,清军主力即将返师,留下部分部队驻守爱珲。此外,他们还派兵到爱珲、墨尔根(今黑龙江嫩江)等地屯田加强黑龙江防务。秋沙俄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再次派兵600增援尼布楚。当侵略军领导人托尔布津得知清军主力已被撤走时,他带领大量沙俄侵略军再次前往雅克萨。

第二年7月24日,清军2000多人再次抵达雅克萨城下。清军在包围雅克萨城团后,命令沙俄侵略军投降,但托尔布津无视。八月清军开始攻城:托尔布津中弹身亡,由杯敦指挥。8月25日,清军围困雅克萨城南、北、东三面,派遣军舰在城西河巡逻,切断了被困雅克萨城的沙俄侵略军从俄罗斯获得增援的渠道。这场围困战导致826名侵略军最终只剩下66人。

俄罗斯摄政王索菲亚看到雅克萨的城市,不得不迅速要求清政府撤军。战后,双方于1689年8月27日签署的《尼布楚条约》规定,兴安岭属于俄罗斯,岭南属于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至海被确定为中国领土。这一时期的兴凯湖完全属于中国的内湖,然而,今天的兴凯湖却成了中俄界湖。

19世纪中叶的清朝仍在康乾盛世的余晖中醉生梦死,而已进入工业时代的俄罗斯人再次将目光投向远东。在此期间,沙俄迫切希望找到一个可以长期通航的远东港口,因此乌苏里江以东的长海岸线成为俄罗斯人眼中的黄金地带。1854年5月至1857年6月,当时的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四次派遣大量满载沙俄侵略军的船队,强行通过黑龙江,“移民”并在黑龙江北岸和乌苏里江右岸建立军事“村庄”。

1858年5月28日,穆拉维约夫迫使清黑龙江将军易山签署《爱辉条约》:中国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同时将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分为中俄联合管理。然而,作为当地成员,宜山无权签署与领土有关的条约。事实上,该条约在签署后并没有得到清朝中央政府的批准。即使是当时正忙于镇压太平天国的咸丰皇帝也可能不知道这件事。

直到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署后,清朝中央政府不仅以书面条约的形式正式承认了《爱辉条约》,还将《爱辉条约》规定的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俄罗斯。然而,兴凯湖实际上位于乌苏里江干流以西,也就是说,即使根据《中俄北京条约》的不平等规定,兴凯湖的大部分面积也应该属于中国。如今,中国只有兴凯湖的一小部分面积实际上来自于一起欺诈事件。

《北京条约》对两国边界的规定是:从乌苏里河口南到兴凯湖,两国以乌苏里和松阿察二河为交界处,从松阿察河的源头,两国交界处超过兴凯湖,直到白棱河。从表面上看,条约中对边界的约定比较清楚,剩下的就是根据描述进行勘界。但问题恰恰出在勘界上——具体来说就是出在“白棱河”这条河上。在《北京条约》签署后的第二年,俄罗斯代表同意在乌苏里江口就兴凯湖与图们江口之间的国界勘定进行会谈。

从乌苏里江到松阿察河有自然河流,根据条约没有争议,但兴凯湖附近有点模糊,所以双方直接将会议地点改为兴凯湖进行边界调查。清朝派出的代表是户部仓场侍郎成琦、吉林将军景淳;俄国的代表是滨海省总督卡扎凯维奇和布多戈斯基。成琦和景淳按约定时间到达约定地点后,发现俄罗斯已驻扎在兴凯湖西北部,架设大炮。

这实际上导致了这个地方已经被俄国占领的既成事实。随后,沙俄开始玩文字游戏:最初,《中俄北京条约》规定,两国之间的交界处超过了兴凯湖,直到白棱河,但这条白棱河实际上并不存在。“白棱河”成为双方争论的焦点,因为它的具体位置关系到兴凯湖大部分所有权的归属。其实白棱河并不存在,当地只有“白珍河”和“白志河”这两条河,那么所谓的“白棱河”到底在哪里呢?

布多戈斯基早就准备好了一套说辞:兴凯湖西北以北的白棱河分支河是“土尔河”。在中俄《北京条约》的俄文版中,有“白棱河(土尔)”字样的文字,但在中文版中没有(土尔)的标记。这两个版本的条约都来自俄罗斯代表,所以它们的意图不言而喻。成琦和景淳提出:“吉林画的所有图片和早年存在的通省全图,以及去年俄使伊格纳切夫在北京进入的地图,都没有白棱河字样。”。

成琦和景淳认为,所谓白棱河,可能是兴凯湖西南部的“白珍河”或“白志河”。成琦、景淳向咸丰皇帝上奏:中国所有地图“止有白珍河”,而中俄《北京条约》附图中也“只有白志河”。兴凯湖西南方向有白珍河和白志河,与湖西北岸的土尔河相去甚远。在兴凯湖地区的实地勘探过程中,景淳没有发现俄方称之为“白棱河”,“白棱河”的地名在当时的中外地图上也找不到。

事实上,白棱河很可能根本不存在。清政府在沙俄的威胁下匆匆签署了《北京条约》。在签订条约的过程中,双方都没有仔细核对地名,也可能存在沟通问题,使“白珍河”或“白志河”误写为“白棱河”。在调查边界时,俄罗斯公开使用曲解地图来实现占领土地的目标:俄罗斯坚持声称白棱河是兴凯湖西北部的土尔河,认为该地区应与松阿察河口直线连接到湖边。

负责勘界谈判的两名中国代表中成琦计划默认俄罗斯的声明。然而,在景淳的强烈反对下,清政府表示,条约和地图上没有什么不能擅自改变 1859年实地考察后,布多戈斯基亲自绘制的《中俄北京条约·附图》中没有白棱河,所以布多戈斯基根本拿不出真正的证据。俄罗斯看到在谈判桌上争取便宜,干脆用武力威胁:谈判期间,俄罗斯派出大量部队入侵兴凯湖北部。

此时,清政府刚刚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受到英法联军的重创,与此同时,国内太平天国起义也如火如荼。面对俄罗斯咄咄逼人的攻势,内忧外患的清政府决定默认俄罗斯的说法:1861年6月28日签署的《中俄勘分东界约》中兴凯湖西北角的“土尔河”被强行篡改为“白棱河”。兴凯湖西南出现的国界硬生生地在地图上向北移动了80多公里。就这样,兴凯湖72%的面积被划入俄罗斯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