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1日

我国古代年龄称谓一览表(从0岁至100岁古时候称谓)

我国古代年龄称谓一览表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称谓不但颇具文化底蕴,并且体现了人们对于不一样年龄环节群体的认识与尊重。从0岁至100岁,每一个年龄环节都有独特的称谓,为人们的生活与交流带来了丰富的色彩。

古时候,人们对年龄的称呼并不是像今天这样以数字化为主导。反过来,她们更偏重于用一些意义深刻、品牌形象鲜明的词语来表现。以下就是从0岁至100岁一些常见古时候称谓:

0岁:

诞:这一称谓用以叙述新生命的到来,暗示着新的期待和生命的起源。

2岁:

牙:这一称谓生动地描写了2岁孩子的儿童乳牙逐渐冒出、处在萌芽阶段的场景。

4岁:

适用于:这一称谓主要用于叙述4岁的小孩,表现了其慢慢适应生活、逐渐懂事含意。

6岁:

适用于:6岁的小孩已经被称之为“适用于”,传承了以前的价值,说明已经更成熟,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展生活。

7岁:

适用于:7岁的小孩继续沿用“适用于”这一称谓,注重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8岁:

适用于:8岁的小孩仍然被称作“适用于”,代表着她们已经相当融入社会生活,并具备较高的生活自控能力。与此同时,那也是一个新的开始,意味着他将逐步进入更高级的文化教育和成长过程。

汇总: 我国古代年龄称谓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是以独特的方式记载了许多人在不一样年龄时期的生活与成长。通过分析这种古时候称谓,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古人的智慧和对生命的敬畏,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在这个时代,大家仍然能够从中汲取营养成分,将这些传统称谓和现代生活紧密结合,为他们的语言文化注入新鲜血液。

下列是古代从0岁至100岁年龄称谓一览表:

0岁:初次

新生儿期:汤饼之期

1周岁以下小孩:婴儿襁褓

2-3岁孩子:孩童

男孩儿8岁或女生7岁:始龀

8岁到14岁青少年:总角

少年儿童10岁:外傅之时

女生12岁:金钗之年

女生13、14岁:肉豆蔻

女人15岁:及笄

青少年15岁:志学之时

青少年15至20岁:舞象之年

男人20岁:行冠礼/弱冠之年

30岁:三十而立

40岁:四十不惑

当今社会当中,大家询问对方年龄时,通常会直接说:你今年到底有多大?

被了解的一方还会明确告知自已的年龄。直到两个人在年龄上没有那么多言辞之后,便逐渐转到下一个话题讨论当中。

可古人是不是都是这样呢?在有关的影片中,大家为什么从来没见到或是听过人们对年龄的称呼。实际上,或许影视剧当中早已告诉了我们,只是人们并不是很了解实际含意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关键原因在于古时候许多人在沟通的时候,并不能立即说他的年龄到底有多大,而是以有关的称谓代替。

所以从0岁至100岁,古人都要用哪些词语去进行取代呢?掌握实际称谓之后,大家感叹,原先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居然可以这么好看。

0——10岁

新生儿刚出生的时候,有非常多的称呼。只不过是依据准确时间的差异,称呼也不尽相同。这样一来,当有人了解宝宝具体年龄时,只需讲出相对应的称呼,他人当然能够很快搞清楚,自身的新生儿大约有多大了。

关键在于刚刚出生时,宝宝都被称为“赤子”,之所以会有这一称呼,其原因在于宝宝刚生下的时候是赤红的,所以称为赤子。

直到两三日之后,宝宝爸爸妈妈亲人会设宴款待亲朋好友,这一场宴席又叫“汤饼宴”。因而,新生儿出生两三日之后也就有了另外一个称呼:汤饼之期。

值得一提的是,去掉赤子、汤饼之期之外,“初次”还可以指宝宝刚刚出生时。《离骚》中提到:

皇揽揆余初次兮,肇赐余以嘉名。又称生日为“初次”。

而《元史》中也提到:朕初次之日臣子毋贺。

只不过是相对于前两者称呼而言,初次出现的次数和频率显而易见要少一些。

等候儿童略微长大一些之后,就会有婴儿襁褓、孩童、龆龀等不同称呼。在这三个称呼当中,婴儿襁褓只指一岁以下小孩;孩童指2-3岁的孩子,龆龀则是个男孩8岁,女生7岁。

婴儿襁褓与孩童大家应该都可以理解,那样龆龀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实际上答案很简单,古代医生依据儿童生长发育的身体情况分辨,男孩儿八月生齿、八岁龆齿,慢慢脱下儿童乳牙,冒出新牙。

而女孩乃是七岁换牙齿。这时候的新牙称为“龀”。因而这才有了龆龀这种称呼。

到九岁和十岁的情况下,还有“黄口”及其“幼学”两种不同的称呼。前面一种我想大家都比较熟悉,许多古人和对方争论时,都非常喜欢携带黄口小儿这词,意思是说年龄还不满十岁。

那样一听,觉得骂脏话都文雅了很多。后者源于《礼记·曲理尚》:人生道路十年曰幼,学。

10——20岁

十岁之后,金钗、肉豆蔻、及笄这三个词,想必大家都一定听过,可这些到底喻指什么时刻?

实际上,从金钗到及笄,分别对应小姑娘十二、十三至十六以及即将达到十五的年龄。简单说就是,肉豆蔻和及笄这些词通用性,但是金钗却无法变换,不然给人带来的回应就是不准确的。

回过头看男士,在这样一个年龄段之后则会有舞勺(13-15岁)、志学(15岁)、舞象(15-20岁)、成童(15-20岁)、行冠礼(20岁)等各个称呼。

20——100岁

假如说二十岁以前的名字称谓较为复杂话,那样二十岁往后的称谓就很简单很多。在现代社会当中,大家更加熟悉的都是这一年龄段称谓。

但是去掉二十岁也有男女之别外,二十岁往后的年龄,更为侧重于男士,非常少还有关于女性的年龄别称。这或许也是为什么目前大家会觉得了解女士年龄是十分得罪的重要原因之一,终究古人也没那样提到。

那在从二十岁逐渐,男士被称作弱冠之年,女士往往会称之为桃李年华。

直到二十岁之后,三十——一百,分别为三十而立(始室)、不惑之年、五十知天命、耳顺(花蛤、耆、历寿)、古稀之年(由心、悬车、杖围)、暮年、上寿、期颐等不同称呼。

值得一提的是,在年龄抵达九十九岁时,也有一个特殊的美称:白寿。之所以会有这一称谓,其实是因为“百寿”的百去一之后就是白。因而比一百岁少一岁的年龄,当然就有了白寿的称呼。

不难看出,古人对于不同年龄的称谓,不但浪漫唯美,还十分别具一格。大家感叹,中国人温和和尊重,通常就体现在一些细节上边,让人舒服。